央视春晚何时走出俗套
核心提示: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又开始吊观众胃口了。先是说赵本山苦苦找寻自己的搭档,“山丹丹组合”(赵本山与宋丹丹)拆伙,赵本山孤掌难鸣;继而又是六十多人的相声队伍想要依靠人多势众来逗一乐呵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又开始吊观众胃口了。先是说赵本山苦苦找寻自己的搭档,“山丹丹组合”(赵本山与宋丹丹)拆伙,赵本山孤掌难鸣;继而又是六十多人的相声队伍想要依靠人多势众来逗一乐呵——不就是一相声,到哪不是“为人民服务”,至于在那儿摆出一副挽狂澜于既倒的架势么?好家伙,六十多人,这一人一句得讲到什么时候?要是人多就能上春晚,农民工兄弟人最多,轰轰烈烈赶春运,排队排到大半夜,那容易吗?在那个物质和精神产品极其匮乏的年代,春晚就好比娱乐界一年一度仅有的嘉年华,不仅娱乐大众,而且鼓舞民族精神。想当年费翔高歌一曲,那叫一个火啊,至今想来,恍如隔世。但就像晚礼服总是那么几件,时间一长,这春晚也不免落入俗套。用不着爆料,闭着眼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老规矩,先是一大段歌舞,人海战术,姑娘小伙都俊着呐,但事后长什么样一个也不记得;接着主持人上场,嘘寒问暖,庄重,笑不露齿,动情处声泪俱下,摄影机不失时机地捕捉抹眼泪的老大妈,烘托气氛;然后是祖国的花朵、吃力不讨好的杂技、载誉归来的体育健儿手捧鲜花、京剧连唱(能不能让我们听段完整的折子戏啊?)一个都不少。各方面各部门都要照顾到了,实在凑不出个节目的,也得由主持人代为慰问,字幕里面一笔带过,看得见的话,算观众运气好。大头是小品相声(术语叫语言类节目),也很讲究。打头阵的不外乎冯巩、郭冬临这样的春晚老面孔,暖暖场子;地方台选送的节目和*宏、巩汉林、郭达等中坚力量穿插于歌舞之中,南方吴侬软语化外之地,地方再大也白搭,抵不过北方的老爷们一句一个“媳妇儿”叫得那亲热,底下现场观众拼命鼓掌。偶尔几个票友,亮一嗓子:好!末了赵本山压轴,一出场满堂彩,下场时群情激昂,欲挽留而不能。按下小品不表。想想那些娱记也真是养家糊口不易,都是俗套还得守在电视机前准备稿子。每年都是那么几个当家花旦,唱民歌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除了港台演员有特殊照顾,一班半红不紫的歌手均一视同仁,或三五成群,或人口一句。早两年那是对口型对得天衣无缝,娱记们想找点岔子批评点唱功的都找不到破绽,只得仰天长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演们也得考虑一下娱记的饭碗吧?即便如此,在春晚上露脸可事关集体声誉、个人荣辱,说不定还关系到地方台的年终奖,大家就不得不争得头破血流。除了赵本山这样不愁吃喝的“太上皇”要春晚导演看他脸色,其他各路神仙哪一个不在导演面前装孙子?就是因为要面子,不要本子,才使得历年春晚尽管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却只能弄一大俗套出来,并难逃讥评。河西曰:数俗套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