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造东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打造东亚命运共同体 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


8月9日,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如何推进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提出12项具体倡议,希望继续推动中国-东盟的合作发展。推动地区一体化发展也成为同时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谈”的重要主题。


经历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金十年”,近年来,这一合作面临着新形势: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宣布2020年前将本土以外60%的海空力量部署在亚太;日本*治右倾化明显,首相安倍晋三煽动构建包围中国圈;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


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东盟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虽然近年来,东亚的局势有变,但绝大多数的东亚国家与中国友好,个别国家在个别问题上的挑衅,不应阻碍东亚地区和平友好发展的大局。”全国*协委员、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东亚自贸区(10+3)”专家组主席张蕴岭日前接受南方专访时说,以经济合作的方式,推进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发展,推进一体化进程,“以十余年的地区合作经验来看,这一战略成为地区和平的重要保障之一。”


东亚为什么变得复杂?


南方:在日前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谈上,菲律宾外长再次炒作南海问题。这其实是近年来东亚地区不平静的一种表现。您认为这种不平静的原因是什么?


张蕴岭:的确出现了这种不平静,但是亚太地区绝大多数的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是友好的,只有极个别国家不顾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来搅局。不过,这些现象的发生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09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场危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危机之前,中国-东盟在经济发展方面成功的打造了“*金十年”,但这种成功建立在东亚和美国之间的平衡之上。美国经济借助宽松的金融*策、财**策,发挥金融机构杠杆作用,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国内需求持续增长。而东亚地区,以中国加工制造业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与美国需求相挂钩的生产络。美国市场需求越大,东亚经济增长越快。但这种联动存在风险,一旦美国的需求下降,东亚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便减弱。


可是,美国国内需求的增长靠的是信用杠杆化和宽松的货币金融*策,结果就是,需求越大,赤字越多,对金融的监管越放松。所以,金融危机迟早都会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便采取了对外贸易上“再平衡”*策,一方面,纠正其国内虚拟需求的膨胀,挽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减少从东亚的进口。于是,东亚经济就面临严峻的局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开始寻找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从*治角度来看,尽管中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但还是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与其他国家的国力对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迅速提升,这让美国、日本等个别国家产生担忧,担心失去在东亚的主导权。为此,这些国家就力图改变竞争环境,尽可能加大中国的发展成本,以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强大。比如,提高进口商品的技术门槛、环保门槛等,迫使中国商品的成本上升。


美国的做法是制定新规则,打造一个对其有利对中国不利的国际环境与格局,来阻滞中国的发展。比如,美国构建的,不包括中国在内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再比如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让日本、菲律宾等国产生误判,向中国挑衅。


日本、菲律宾等国没有美国这样制定新规则、改变环境的能力。它们的策略是拉美国来平衡中国,或者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向中国挑衅,搅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增加中国的发展成本。


危机之前,东亚的区域合作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现在由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东亚合作进程放缓。


东亚一体化为何面临阻力?


南方: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东亚一体化发展迅速,地区局势和平稳定。但是,为什么仅仅在一场危机之后,在美国一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一体化进程即受影响?您怎样评价以开展经济合作推进地区一体化的思路?


张蕴岭:我觉得这一思路是对的,形势发生变化,或者说一体化关系好似非常脆弱的原因,不是思路的问题,而是东亚各国对形势判断出了一些问题。我曾经是“东亚展望小组成员”、“中国—东盟自贸区专家组成员”、“东亚自贸区(10+3)专家组主席”,是中国参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直接参与者。现在来看,当时东亚一体化进程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东亚国家达成了一种新共识,就是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东亚出现的问题,为东亚未来找到稳定合作发展的道路,为此就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当时,这一共识比较强烈,这也是我们“东亚展望小组”将“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合作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三个构架:把“东盟+中日韩”的制度框架尽快提升为“东亚峰会”;把“东盟10+1”的自贸区计划尽快提升成“东亚自贸区”;集合地区分散的金融力量尽快建成统一的地区金融力量。


可是到了落实这些共识的时候,两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个变化是,危机过去了,共识减轻了,利益矛盾凸显了;另一个变化是,由于利益与力量对比的变化,如何推动这一进程,如何制定规则,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加上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外部力量的进入,地区的概念扩大了,已经不再是当年各国设计的地区一体化了,一体化进程变成了平衡利益、力量竞争的平台,许多工作也就难以推进了。


这一点上,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与欧盟不同。欧盟是从煤钢联营、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然后发展到欧盟,基本上是沿着一条道路往前走。可是,东亚共同体没有一个单一的进程,所有进程都是分散的,进程中充满了各种力量的博弈。


当年东亚一体化的启动还有一个背景,就在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寻求美国帮助,结果美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它们反而得到了中国、日本、韩国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当年的东亚合作的共识中,东盟国家是不想请美国参加的。


但在建构这一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在地区的影响力很大。二战后,美国一直对东亚地区有着较大的掌控力。它在东亚有自己的同盟络和*治经济利益。2001年以后一段时间,由于反恐,美国“友好地忽视”东亚。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它就开始重视东亚,叫做“竞争性重视”,重返亚太。为此,美国一是加入到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比如,参加东亚峰会;二是加强它原来的传统同盟络、伙伴关系,并寻找“新朋友”。于是,日本、菲律宾很快被它拉回自己阵营;与中国有一些矛盾的、有竞争关系的,像越南也被美国拉拢。


不过,选择以经济合作为主要方式,推动地区一体化,改善发展环境,这个战略是对的。因为,东亚各国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共识:即大家都要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借助中国的发展来享受发展红利。


中国—东盟如何合作发展?


南方:正如您所说,东亚国家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曾经有过共识,现在进程慢了下来,那么这一进程是否会停止?


张蕴岭:我认为这一进程不会停止,虽然进程会比预想的要慢。为什么这么确定?因为,东亚有一个最基础的利益架构,即地区经济发展的联动性,本地区已经形成了生产络,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摆脱这一联动性去独自发展。


东亚地区稳定的生产络将地区的发展、企业的利益、人民的福祉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的共同利益基础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所以,尽管目前东亚地区国家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是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各个国家都无法忽视这一共同利益基础,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过,这一络成为地区和平的重要保障之一。


南方:您怎么看中国—东盟的未来?


张蕴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为了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使用好中国*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打造东亚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推进地区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一个中国—东盟的产业发展络,让地区各国通过这一络获益。这些要求中国国内必须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