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服装如何赢得“效率之战”?联商资讯中心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的设计跟不上潮流,款式更新速度慢。在当前市场衰退的背景下,企业要以追求 现金增加值的投资回报率 为效率目标。
2012年8月6日,西班牙最大服装公司Inditex SA创始人Amancio Ortega以466亿美元的身价取代沃伦 巴菲特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富豪。Ortega身价的飙升无疑昭彰着Inditex强大的盈利能力,而Inditex旗下的著名品牌ZARA则在世界第三大富豪的 诞生 中功不可没。
作为世界快时尚鼻祖的ZARA,多年来为人称道的一直都是其惊人的货品流转速度。不可超越的服装上架周期俨然已成为ZARA问鼎行业龙头的制胜秘诀。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快消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尤其20-30岁的年轻人,他们购物频率高,对款式、色彩、价格、个性化、流行时尚等十分敏感。与此同时,中国的当前年轻群体人口基数大,一旦培养起其对品牌的忠诚度后,对服装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对此,服装企业不断在产品上下功夫,以迎合当前年轻人的消费趋势。
但在中国快消市场,中国服装品牌并不占优势。据一份针对快时尚品牌的消费者认可度调研报告显示,排在前列的分别为:H M、ZARA、优衣库及MANGO,中国快时尚品牌境遇尴尬。究其原因,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的设计跟不上潮流,款式更新速度慢,同时,其价格优势同国外品牌相比也不再明显。而造成中外差距的根源就在于速度。
据悉,ZARA从设计到销售,周期可控制到15天以内,甚至当天完成,它也是全球唯一的一家能够在15天内将生产好的服装配送到全球850多个店的时装公司。与此相比,传统服装生产周期则要60天。
能达到如此之快的反应速度,ZARA靠的是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据悉,ZARA全球的2700多家专卖店的每个店长都有一部与总部直接相连的PDA,它的作用是信息及时反馈和下订单。强大的信息系统,控制着各个国家的生产和配送,极大地缩短供应链反应时间,使得ZARA多款少量的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送达终端,部分款式甚至可以缩短到7天或当天设计、生产、发货。
这种高速度所带来的高利润也使ZARA模式也成为国内众多服装企业争相效仿的对象,中国企业纷纷在周转流程上苦练内功,从采购、生产、物流及零售等方面入手,积极打通服装生产各环节的产业链、构建信息化系统,加快终端反应速度。即便如此,国内快消品牌在周转速度上同ZARA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反而在库存上以绝对的 优势 赶超对方。
面对速度之困,服装企业该何去何从?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从购买先进的设备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已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反应周期以及加强终端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生产缝制环节,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为主流。
一般缝纫机,每分钟3000转就算高档,机电一体化产品可达到5000-8000转。新型锁扣眼机器,比单纯机械化设备节省两个工人。 三迪贸易总经理罗孝春告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投入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成本助力颇多。
有关部门对一款自动开袋机在服装加工工厂的使用情况的跟踪统计,得到以下一组数据对比:在做夹克衫内口袋工序上如依照原传统工艺需要8个人,现在用了自动开袋机后只需要1个工人即可,节约7个工人。
除了机电一体化设备,近年来吊挂系统的使用也成为企业提升产能的重要手段。
自从我们上了伊藤的吊挂线之后,传输效率提升了一半左右,这也使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红豆西服厂厂长顾燕春告诉,吊挂系统的使用,有助于企业精益生产的不断提升。
通过结合企业生产流程的具体情况,设定吊挂系统在生产各环节的传输速度,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各环节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对生产流程环节进行更好地把控,在制定年度计划、安排生产任务时有的放矢。
除了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软件实力的上扬,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根据正略钧策对服装行业所作的一份信息化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服装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普及程度已有大幅提高,特别是POS、客户关系管理(CRM)、公司资源计划(ERP)、CAD/CAM企业普及程度均超过50%。就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42%的被调查客户实施了供应链(SCM)系统,供应链(SCM)系统是服装打造快速反应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平台,是下一个信息化热点,同时数字色彩与柔性生产设备也开始在服装企业得到应用。
但目前行业信息化投入仍显不足,国内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开发建设也不甚成熟。据统计,在信息化产品应用过程中,选择完全开发的企业仅占比17%,多数企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并未完全结合自身生产流程的具体特点,尚未形成强大的供应链整合系统,这就需要服装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平台的整合开发。
中国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关注点多。虽然目前主流服装企业已经开始逐渐在生产管理中加大ERP、OA系统、分销系统、零售系统、甚至商业智能BI系统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各分系统的建设中却经常各做各的,各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有机的互动关联与整合,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甚理想。 AMT咨询高级顾问葛星就当前中国服装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评论道。
其实,这也是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ZARA的差距所在。据正略钧策统计,在采用何种IT实施策略来推进其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上,选择产品软件所占的比例大约在33%左右,完全开发的大约在17%左右,采取混合策略即购买产品又自发开发的企业大约在33%左右。信息化产品完全开发的低占比导致了中国企业的信息化难以 落地 。
事实上,服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是购买越先进的设备就越好。重要的是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来进行软件系统的有效整合开发。切忌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如果整个信息化平台缺乏有效的整合统一,往往会导致信息化建设孤岛化的发生。
对此,有行业信息化专家认为,企业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首先应从内部需求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构建信息化平台,而不是单纯地导入市面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公司业务流程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同时,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有效的标准化。企业在构建ERP、OA、BI等信息化平台时,一定要加大各平台的关联开发,保证各系统间数据的有效合并共享,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平台的高效运转,为企业的效率、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信息化 落地 。
作为纺织服装行业 十二五 规划的重要内容,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提升科技贡献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这些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提高行业效率。效率决定竞争力,还是企业保持稳健增长的决定性要素。对此,服装行业近年来从先进设备的应用及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着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但保证科技投入物有所值,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效率提升路径,这才是未来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赢得 效率之战 的关键。 (来源:服装界 作者:路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