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亿”制造机器人:人口红利渐失重庆下注升级
1月6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向外宣布:该院成功研发出重庆市首台经济型贴片机器人(将电子元器件贴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机器人),并实现量产。 原标题:机器人:重庆制造 人口红利渐失重庆下注升级本报 邓全伦 发自重庆1月6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向外宣布:该院成功研发出重庆市首台经济型贴片机器人(将电子元器件贴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机器人),并实现量产。这一消息被当地官方媒体称为 标志着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前述贴片机器人,是重庆市机器人战略提出后的首款批量生产的机器人产品。 我们已经有6个机器人项目,还在研发很多款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有关人员说,这些产品大多是研究院和有关企业合作研发,无疑将加快推动重庆机器人产业化。重庆仅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版图上之一角。据时代周报调查,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辽宁、广东、湖北、福建、安徽等地,亦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众生喧哗的背后,是这一产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12月30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力挺中国机器人产业 弯道超车 。重庆 千亿 计划早在2011年12月,重庆市*府就组织举办了 机器人展览暨产业对接洽谈会 。会上,市长*奇帆向各大客商 兜售 了他的 机器人之都 构想:重庆欲打造成为国内机器人产品品种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具有核心竞争力并集研发、设计、制造等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应运而生的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早在2011年设立之初,该院就将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已聚集了一支25人的高端研发团队,和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研发机器人。2013年6月,该院携手5家机器人重点企业与两江新区签订投资协议,入驻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该产业园由重庆市*府规划,占地2250亩,已提供了数亿元的扶持资金。该园区目标是,到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机器人企业,实现年产值500亿元。而这个产业园,只是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重庆机器人战略规划远比其宏大。2013年10月底,重庆市*府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 机器人之都 进行了指标量化 到2015年,重庆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2020年,重庆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为了实现以上 千亿计划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表示,重庆将以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为突破口,在重点行业选择若干重点骨干企业,协同机器人供需双方,开展机器人应用试点。与此同时,瞄准全球机器人制造知名龙头企业进行招商引资。人口红利消失的催逼重庆市敢于提出机器人产业 千亿计划 ,信心在于该市汽车、电子产业均具有较强基础,而这两个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强烈。据重庆市 十二五 规划,到2015年,该市汽车产量将从现在占全国的12%增长到15%,电子方面也将达到年产1亿台笔记本的产能,产业工人达到100万人。 这些都预示着未来重庆两大支柱产业工业机器人整机需求量巨大。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尹华川说,重庆化工、装备制造、采矿等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生产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院地合作办主任、重庆机器人首席专家何国田表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中国社会蓝皮书》称,未来10年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转型。事实上,我国正遭遇劳动力日益紧缺和人力成本逐年上涨的问题。相比人力成本,近年来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以焊接工种为例,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如果按照4000元算,一台焊接机器人目前售价15万左右,一般能抵3个工人,基本和人力成本相当。而且机器人的使用寿命至少3至5年,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与此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不宜于人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劳动力所不具备的优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05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其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IFR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今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底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统计,每万名工人中,日本工业机器人数量是400个,欧盟为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解读称, 这反映出我国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但也预示着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注定是一个朝阳产业。 2013年12月30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 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 10家配套产业集群。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小组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未来将超过160万台,而目前装配量仅10万多台。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公开资料显示,该市已将工业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规划2015年产业规模达200亿元,2020年争取达到600亿 800亿元规模。亟须 顶层设计 国内机器人产业无疑刚进入起步阶段。重庆机器人首席专家何国田坦言,重庆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力量,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重庆企业参与机器人研发的总共只有二三十家,且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对整个产业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撑。 何国田强调,机器人整机需要大企业来做,但想要整个市场活跃起来,还得大批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 就像重庆的汽车企业,龙头企业就那么几个,但是有数百家企业为这些企业做配套,整个产业就起来了。 同时,机器人产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在何国田看来,必须由国家或者有实力的企业主导,进行长期研发投入。据国金证券分析,目前中国的机器人市场,80%还是由跨国公司占有,主要是ABB、FANUC、安川和KUKA四大企业。来自多位业内人士的一致说法是,国内市场目前自主品牌,市场占比大约不超过5%,绝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目前国内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主要有沈阳新松有限公司、哈工大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除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机器人组装集成也存在技术门槛。据业内人士介绍,焊接流水线、汽车零部件、车身焊接等高技术机器人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国内1000多家机器人集成商少有能接单者。 面对光明的前景与产业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亟须建立产业*策、行业发展规划、共性技术平台等顶层设计。而这其中,制定工业机器人专项规划,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说。刘澄认为,此前国家 863 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多个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但这些扶持计划总体上显得零散、不成系统,难以形成协同发展,从而导致扶持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国机器人行业众多研发机构和企业向来协作程度低,各自为*,都在低水平重复,市场运作也不高。在目前各地纷纷抢滩该产业的背景下,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协调,在标准设置、产业支持上布局重大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各个环节。 工信部尽管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尚需进一步出台细化方案和配套*策。 刘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