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学诊断 [复制链接]

1#
作者:刘小平樊尚荣单位:医院检验科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invasivecandidiasis,I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俗称侵袭性念珠菌病。是指假丝酵母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分为3个亚类:无深部或内脏受累的菌血症,有深部或内脏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菌血症,以及无菌血症的深部(内脏)假丝酵母菌病,每个亚类都大约占1/3。深部假丝酵母菌可致全身各个器官感染,其所致疾病包括:循环系统:假丝酵母菌血症、心内膜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其他心血管假丝酵母菌病等。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脑脓肿等。运动系统:骨髓炎、关节炎、肋软骨炎、肌炎等。消化系统:腹膜、肝、脾、胆囊假丝酵母菌感染等。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脓肿。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支气管炎、喉炎、会厌炎等。眼睛:眼内炎等。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病(disseminatedcandidiasis):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症状和多器官感染的局部表现,血培养假丝酵母菌阳性。

一、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流行病学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死亡的病死率5%-71%,假丝酵母菌血症的死亡率15-40%,ICU粗病死率40-55%。病死率高低取决于临床表现与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时间。早期诊断和开发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新型诊断技术至关重要。感染源控制是治疗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血管内导管相关性假丝酵母菌血症时IFD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特别是存在恶性肿瘤、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慢性免疫抑制的患者。ICU有IFD风险的患者数量正在增加。ICU血流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也占一定比例。白假丝酵母菌(C.albicans)、光滑假丝酵母菌(C.glabrata)、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arapsilosis)、热带假丝酵母菌(C.tropicalis)和克柔假丝酵母菌(C.krusei)占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的90%[1-4]。

二、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机制

异常定植、入侵、感染。假丝酵母菌属是人类微生物群的一部分,定植于皮肤、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通常因正常菌群浓度与分布改变以及粘膜屏障功能改变所引起。危重病患及对其开展的相关治疗可导致微生态失调与正常屏障功能破坏,引起包括假丝酵母菌在体内的正常菌群移位。长时间住ICU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与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尤其是用于全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大的胃肠手术、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及免疫抑制的疾病。此外,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可因其粘附假体表面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而得到增强。生物膜的形成在对抗真菌药特别是唑类的耐药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侵入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机体免疫状态严重受损、基础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受损、中性粒细胞持续低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这部分患者感染源主要来源于消化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合并症如早产、化疗食管炎患者、需要透析患者、慢阻肺、重症流感或肺炎等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侵入性操作:这部分患者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如外科手术、使用血管内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心室辅助装置、导尿管留置、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部分烧伤患者等,这些患者以外源性感染为主。

涉及免疫系统的所有要素:淋巴细胞对于假丝酵母菌的细胞介导免疫和防止定植是必要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通过破坏假菌丝和芽生孢子干扰假丝酵母菌的繁殖。因此,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或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患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急性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病,其特点是弥漫性出血和丘疹性皮疹及小血管血管炎,并伴有多器官受累(如肺、胃肠道、肝脏、脾脏、肾脏等)。急性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病病死率较高,常常在尸检时看到。因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可能伴有慢性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病。功能性中性粒细胞的再次出现导致形成多个脏器的实质病变,影像学检查可对其加以评估。这些患者经常出现右上腹痛、发热及碱性磷酸酶升高,诊断通常需要进行活检。最后,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在调理和细胞内杀灭病原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缺乏这些分子可能会导致难治性感染。

侵袭性酵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给重症及ICU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免疫力受损或下降。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患病率为2.1-21/,病死率为40%~60%。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以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白假丝酵母菌占65%~70%,但近年来在ICU、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于白假丝酵母菌。我国一项67所医院ICU的前瞻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ICU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率为0.32%,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1.8%),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3.8%)、热带假丝酵母菌(17.6%)和光滑假丝酵母菌(12.3%)。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ChinaHospitalInvasiveFungalSurveillanceNet,CHIF-NET)一项65所医院5年株假丝酵母菌资料显示,4种最常见假丝酵母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44.9%)、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群(20.0%)、热带假丝酵母菌(17.2%)、光滑假丝酵母菌复合群(10.8%)[5]。

年日本发现了耳假丝酵母菌(耳念珠菌,C.auris),现五大洲均分离出菌株。因其多重耐药,与院感爆发相关、病死率高而引起全球范围极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