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鱼刺卡喉的情况,如果没有办法自己取出来,医院就诊,然而有人却觉得拔鱼刺“这么简单”的事,收40块钱太贵,举报医生。6月12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的“医鼻哥陈医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给患者拔鱼刺而被患者投诉收费高的经历:某一天值班,凌晨一点,来了一位鱼刺卡喉的病人,是一位年轻妇女,为了拔医院,我是为她拔鱼刺的第三位医生。作为一位上了年纪的耳鼻喉大夫,拔鱼刺这件事有时候很讲运气,明明就在眼前,但就是看不到。今晚的我是幸运的,我只瞟了病人口里一眼,就发现了鱼刺卡在鼻咽上面,悬雍垂往上抬的那一霎间露出了一点点白影,说时迟那时快就拔出来了,足足有2cm。这位年轻妇女很是高兴啊,千道谢万道谢,差点没跪下来。我挥挥手表示,小小鱼刺,何足挂齿,交完钱就可以走了,回去用盐水漱口就行。回去值班房美滋滋地睡了一觉。第二天竟然收到了投诉,投诉人是昨晚拔鱼刺的那位年轻妇人,投诉的内容是,“陈医生拔鱼刺收得太贵了,才弄那么一下就收了几十块,嫌疑乱收费,希望彻查。”我赶紧查一下昨晚开的处方:咽部取异物23元+间接喉镜5元+诊金12元=40元,按照国家物价局收的费用。大家觉得我收贵了吗?我觉得吧,说贵也贵,说便宜也便宜。说它贵吧,出去剪个头发,几个人轮流服务30分钟也是差不多40元,我捣鼓不到一分钟就收了40元,确实是贵了。说它便宜吧,我读了七年医学+10年临床,用17年功力在短短一分钟就为病人解决了痛苦,避免了鱼刺穿破食道、血管的悲剧,健康值千金,生命理无价。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是一位很纯粹的医生,只负责帮病人找出问题、解决病痛,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陈医生的消息一出,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讨论,对于这钱花得值不值得,有一位网友评论道:“换条命,真便宜”。一根鱼刺没拔出来住进ICU花了50万有人拔一根刺嫌贵,有人却因为一根刺住进了ICU!年4月,广东的梁先生在吃完一条鲫鱼后并无不适。几天后身体不舒服,一检查才发现,鱼刺已经穿过食道,形成了瘘刺入胸腔主动脉!当晚,梁先生转入ICU。此后,出现喷血、呕血、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在多个科室专家的共同操作下,鱼刺被取出,但这也让梁先生付出了50万的代价。不仅如此,甚至鱼刺卡喉还可能致死。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鱼刺可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前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光宝年9月在其个人微博白衣山猫上发文指出,误吞一根鱼刺,如果不及时取出,它可能会一直蠕动,而从口腔到肛门,有七大致命的地方:鱼刺致命第一处:咽喉附近大部分的鱼刺都卡在舌根部、扁桃体、会厌处。如果不及时取出,鱼刺刺入部位的感染引起局部脓肿、感染扩散形成颈部深处的大脓肿,这些脓肿,可以压迫气管使人窒息而死,也可以烂穿颈部大血管分分钟致命。鱼刺致命第二处:刺入食道鱼刺致命第二处是刺入食道,奔向主动脉。食道和主动脉乎是全程贴在一起的。有些鱼刺直接就刺破主动脉了。鱼刺刺破主动脉是什么概念?你拿缝衣针去刺破一个气球看看,“嘭”的一声,就爆了。主动脉的出血,比气球爆了还厉害,可以让人分分钟丢了性命。如果鱼刺只是刺破主动脉壁的一部分,在鱼刺取出来以后,不治疗还会感染,形成脓肿,也是同样的结局。食道里的鱼刺如果刺到了食道,那么取这根鱼刺,要消化内科、胃镜室、手术室、麻醉科、心胸外科、ICU全部人员器材到位后,才敢在胃镜下取鱼刺。万一大出血,还可以救救试试看。但其实一旦大出血,一大半人是救不回来的。鱼刺致命第三处:胃穿孔胃穿孔可以引起腹膜炎,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也会死亡。还有一种情况是,鱼刺刺入胃壁后,慢慢地刺穿,然后被周围的组织包裹,然后慢慢地到处跑。可以跑到腹腔的其他任何地方去啊,比如肝脏。鱼刺致命第四处:刺破小肠刺破小肠一样会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置人于死地。鱼刺致命第五处:刺破阑尾刺破阑尾导致发炎,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当然要手术切除阑尾。鱼刺致命第六处:刺破大肠大肠里细菌多,穿孔后腹腔污染严重,肠壁薄,血液供应不好,所以大肠被刺破导致的弥漫性腹膜炎,是很致命的。鱼刺致命第七处:刺在肛门刺在肛门处,导致肛旁脓肿。肛旁脓肿如果处理不好,会转为肛瘘。虽然不致命,但也够受的啊。培养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无法用金钱衡量虽然是拔了一根小小的鱼刺,但实际上是关乎性命的大事。不仅是拔鱼刺,许多医生留言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的患者觉得医生只给看了几分钟,就收几十、几百的费用,就是乱收费。但事实上,就像多数网友所评论的,收费高低不能只看时间,还要看这个行为后面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都说医生是神圣的职业,但是在他们成为能治病救人的医生之前,需要耗费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高考需要考高分,之后的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期间还需要写论文、发期刊、做实践……学有所成,终于走出校园之后,医院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而工作了之后,还需要经常加班连轴转。所以,要培养一名真正可以治病救人的医生,背后付出的努力和精力是没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至于类似于拔鱼刺的事情,和无价的生命相比,几十块钱,真挺便宜的!
End
来源
中国消费者协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