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是一个总的症状名称,指的是口腔、咽、食管、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时,患者的饮食出现障碍或不便而引起的症状。当患者有吞咽障碍时,以下10种方法对吞咽障碍有治疗作用。
一、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应对吞咽障碍患者机器家属进行教育及指导,接受有关预防吞咽障碍并发症的教育,并指导教育如何协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对患者度过难关和恢复会有所帮助。
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
吞咽器官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唇、下颌、舌运动、软腭及声带闭合运动控制,强化肌群的力量及协调,从而改善吞咽的生理功能。
1下颌、面部及腮部练习
加强上下颌的运动控制、力量及协调,从而提高进食咀嚼的功能。
2唇部练习
包括用特定嘴型练习说“乌”、“衣”,练习闭嘴唇、运用口部吞咽训练器中的压舌板辅助训练,重复说“爸”、“妈”,吹起练习等等。
3舌训练
包括训练舌肌的侧方运动、练习舌尖和舌体向口腔背部升起、面颊吸入、舌体卷起、抗阻等动作。
4腭咽闭合训练
包括口含一根吸管(封闭另一端)做吸吮动作;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同时发“ka”或“a”音;以及用冰棉棒刺激腭咽弓,同时发“a”音。
5咽和喉部功能的训练
咽和喉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吞咽的咽相,由于咽及喉肌收缩力弱,声门关闭不全,导致咽相吸入。为了克服吞咽的咽相障碍,应训练患者比起时关闭声门。
6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缩口呼吸、强化声门闭锁等。
此外,口部运动训练辅助训练、Shaker训练法、Masake吞咽训练法等其他增强吞咽运动的训练方法。
三、温度刺激训练
1感觉促进综合训练和冷刺激
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各种感觉刺激,使其能够触发吞咽,称为感觉促进法,其方法包括:
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
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例如冰冷的食团。
给予需要咀嚼的食团,借助咀嚼运动提供最初的口腔刺激。
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进食,可使得患者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
冰棉棒刺激或冰水漱口。
提高对食块知觉的敏感度。
减少口腔过多的唾液分泌。
2刺激性物品刺激
包括嗅觉刺激、黑胡椒刺激、薄荷脑刺激。
四、摄食直接训练
摄食直接训练措施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位和姿势、食团的形态、食团入口位置、食物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吞咽辅助手法及进食时提醒、进食环境等,并注意进食前的口腔、排痰等。
1体位及姿势
对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患者,使用改变进食的姿势可改善或消除吞咽误吸症状。改变进食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的头部或身体改变某种姿态即可解除吞咽障碍的症状。
头颈部旋转:适用于单侧咽部麻痹(单侧咽部有残留)的患者。
侧方吞咽:适用于一侧舌肌和咽肌麻痹的患者。
低头吞咽:适用于咽期吞咽启动迟缓(食团已过下颌,咽部吞咽尚未启动)患者。
从仰头到点头吞咽:适用于舌根部后推动力不足(会厌谷残留)的患者。
头部后仰:适用于食团运动慢(舌的后推力差)。
2食物的形状和粘稠度
根据食物的性状,一般的食物分为五类,即流质如水、果汁等、半流质如米汤、羹等、糊状如米糊和芝麻糊等、半固体如软饭、固体如饼干和坚果等。
食物的性状应根据吞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
3食团在口中的位置
进食时应把食物房子口腔最能感觉食物的位置,且能最适宜促进食物在口腔中保持输送。最好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利于食物的吞咽。
4一口量及进食速度
一口量,即适合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一般正常人每口量:流质1~20ml、果冻5~7ml、糊状食物3~5ml,肉团平均为2ml。对患者进食摄食训练时,一口量过多过少都不行,过多可造成误吸,过少达不到刺激效果,一般先以少量试之(流质1~4ml),然后酌情增加。
5吞咽辅助手法
包括声门上吞咽法、超声门上吞咽法、用力吞咽法、门德尔松动作手法。
此外,进食前提醒、进食环境以及进食前后口腔的清洁、排痰都非常重要。
五、电刺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极更新,颈部电刺激技术已经成为吞咽着涵盖治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主要有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和肌生物反馈技术。
三甲医疗目前有一款专门针对吞咽障碍的产品——吞咽具有诊断、评估、吞咽治疗、构音训练等五个系统,是专业治疗吞咽言语障碍的综合仪器。
SST-W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采用包括SEMG技术、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多媒体吞咽及构音训练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专利的失神经刺激及保护技术等,可实现从传统的咽部治疗→口、颜面、咽的立体协作治疗。
具有特点:
具有诊断、评估、吞咽治疗、多媒体构音及间接训练和统计分析工作站等五个功能模块;
可实现传统的咽部治疗到口、颜面、咽的立体协作治疗;
从简单电刺激到电刺激与主动反馈训练的结合;
触屏操作、安全自动保护(阻抗、参数);
双通道系统,可同时独立治疗两个患者;
全性能生物反馈系统,支持独创的生物反馈训练,重建统一中枢和外周舌咽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真假性球麻痹);
丰富的吞咽评估功能,包括SEMG、吞咽次数、洼田饮水试验等,?构建较为完整的吞咽训练、评估及治疗工作站系统;
可与SST-1C手持式型号产品,联合构建“1+X模式”吞咽治疗中央系统;
可在吞咽工作台、多功能物理治疗台、多体位进食椅的协同下,共同完成患者的直接摄食训练。
六、球囊扩张技术
对先天性狭窄、术后吻和口狭窄、化学灼伤性狭窄、肿瘤放疗后单纯瘢痕性狭窄、消化性狭窄、贲门失迟缓等治疗效果较好。
球囊导管扩张术包括一次性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分级到此球囊导管扩张术,临床上多采用后者。对于中风、反射性脑病等脑损伤所致环咽肌痉挛(是迟缓症),治疗首选也是局部扩张术。
七、针灸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脑中风致病机理多责之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生活起居失宜,一直脏腑功能失常,气迹逆乱,气血上逆,夹痰夹火,流窜经,蒙蔽清窍。
八、药物治疗
目前吞咽障碍物特效药可以治疗。临床上采用抗胆碱酯酶药溴吡斯的明治疗脑干梗死导致咽部期吞咽启动延迟及咽缩肌物理患者,有一定疗效。
九、采用辅助器具进行口内矫正
因口腔器官(舌、下颌)器质性病变行手术治疗后,口腔器官有缺损的患者,或双侧设下神经麻痹的神经性患者,导致软腭上抬物理,影响进食吞咽功能,可应用口腔辅助具(如腭托)等代偿性方法盖上吞咽功能,这种方法要与口腔科合作。主要方法包括腭提升术和腭成形术。
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应用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较广泛应用于环咽肌功能障碍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
对于环咽肌不能松弛患者,采用环咽肌切断术;
对于喉上抬不良的患者可施行甲状软骨上抬,下颌骨固定术或舌骨固定术;
对于软腭麻痹导致闭眼闭锁不能,吞咽时食物逆流上鼻腔的情况下,可施行咽瓣形成手术,以加大吞咽的压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